讀前注意:

本人熱愛電影,非常高興看到本地中文電影蓬勃發展,許多大大小小的製作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。咋看之下,投機的遠遠超過真正有心述說故事的,這難免令人對所謂本地中文電影敬而遠之,哀哉!基於本人非富裕子弟,對選擇要看的電影非一般挑剔,一方面不想浪費金錢;一方面不想給這些投機爛片誤會自己的票房魅力!

最近看到友人對《出走的時光》做出好評,就抱著不妨支持的心情去捧場。我會在這裏給予最真誠、坦白的觀後感,希望讓《出走的時光》幕前幕後人員有個不一樣的參考意見。當中,難免有一些負面的看法,這些都是站在正面的角度給予的意見,並無貶意,如果讀了無法釋懷,請見諒。唯有坦承地看待自己的位置與能力,方能推自己一把前進一步。若能讓別人的意見而冠上火山式怒火,或許是自己還不適合搞電影、說故事。。。

《出走的時光》觀後感

我是在 Mid Valley Mega Mall 觀賞這部電影,看的是 6:30PM 場。一開始我有點徬徨,戲院售票處的電子時間表並沒有顯示《出走的時光》這麼一部戲,全都是英文戲名。我嘗試耐心地等待在售票員後面的電子海報更換每一頁,希望看到《出走的時光》海報裡的英文戲名,無奈,看了兩三輪都不見《出走的時光》的海報出現,心裏不是味道,最後用手機微弱的電量到 GSC 官方網站查詢了。原來,《出走的時光》的英文戲名叫著《Hold Me Tight》。我還沒有製作過電影,我不知道把中文電影的中文戲名列入電子時間表的難度有多高,或把本地中文電影的海報納入電子海報有多困難,直覺上有幾個可能性:一)GSC 的資訊科技有待進步。二)GSC 資訊部沒有中文人才。三)要一筆吃不消的費用來把海報、中文戲名展示在這類電子顯示屏幕。四)《出走的時光》忽略了這個事項。五)《出走的時光》幕後所託非人,搞砸了。

有一群人看戲是蠻即興的,就去到戲院才決定要看什麼電影,我想,《出走的時光》應該流失了不少這類的觀眾,你們的海報其實設計得還滿吸引的。另外,有些觀眾因為買不到原先計劃要看的戲票,也會考慮看其他電影,最直接讓這些觀眾決定第二選擇就是電影海報了。

《出走的時光》的故事,看得出非常用心,選擇的主題也有別於一般本地中文製作,說故事的誠意滿滿,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找不到任何不看這部電影的理由了。好話我就不多說了,畢竟已經有不少對《出走的時光》好評的文章,我就專注在一些可以進步的地方給予意見。

《出走的時光》的製作看起來程度偏低,從構圖、顏色、燈光、剪接、音樂及音效來看,其實還挺初級的。電影是視聽藝術,構圖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份,如果一部電影的構圖了得,就算把聲音滅了,光看圖片依然精彩!《出走的時光》的構圖看不出一個所以然,我大膽猜測,絕大部分時候,《出走的時光》的構圖是單憑感覺來決定的。我們都看過很多國外的好電影,每一個 scene 的構圖都是精心設計出來,不單是憑感覺而已,還牽涉到連貫性與統一性的問題。精美構圖的背後其實包含了許多科學、美學、數學及 sense 的課題,單憑感覺應該成就不了,因為映像不是非一般的複雜。來看看一些國外電影的構圖:

gbh140214w

取自 Wes Anderson 的《The Grand Budapest Hotel》

Ida-2-010  

取自 Paweł Pawlikowski 的《Ida》

panic-room-MM

取自 David Fincher 的《Panic Room》 

spielbergblogathon  

取自 Steven Spielberg 的《Indiana Jones and The Lost Ark》

來重溫一下《出走的時光》

wdqwdwqdqwdqwed

swww  

Jessytheklchic Hold Me Tight Movie009

unnamed  

《出走的時光》的構圖比例可以再協調一点。當然,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。包括環境、背景、顏色、光線等,怒我無法過於詳細地解說,真心想交流的不妨私下聯繫我。再往回看看這些圖的顏色。外國電影對顏色的協調性掌握得非常棒, 整個圖的顏色是統一、協調的,服裝、背景、環境、甚至一些小東西、小細節也用心處理過。《出走的時光》的第一張圖的顏色確實有點逊色,太雜亂了。整部電影的顏色也沒有統一感。剪接方面,看得出大部份是憑感覺而做決定的,斷斷續續,連接性弱,缺乏了情緒上的連貫性。

音樂方面(插曲不談),配樂程度可以还可以更好,尽量提升或幫助故事的發展,不需太過繁密。和聲結構過於簡單,就在大三及小三和弦徘徊而已,也沒有凸顯的主題,觀眾很難取得共鳴點。音樂的出現場次也過多,不但幫不到劇情的發展,也是無形的騷擾。我本身很喜歡美國的一位電影配樂家,John Williams,喜欢他的作品有很明顯的主題及簡約的動機。不妨聽聽他過去的一些作品:Star Wars, Superman, Jurassic Park, Schindler's List, Home Alone 等。《出走的時光》的配樂幾乎完全是電腦音樂,聽起来就是缺了什么的。如果真的是預算上的約束,寧願是很簡單的真人樂團都不要模仿真樂器的電腦音樂,哪怕這個樂團就那三、四個人而已。

音效及 ADR,這恐怕是整部電影最弱的一環。電影一開始就暴露了收音及 ADR 的問題。現場收音有問題,自然要做 ADR 來補救,理所當然。《出走的時光》的 ADR 太過“乾淨”了,很不自然,少了 Ambient,加上與現場收音的一起用,聽起來不大协调。電影開映不久,有一個風箏在飛翔,同時發出了一些噪音,我在想是不是播映室出了什麼狀況,這噪音還持續了一小段時間,直到有一位小孩將風箏拿起來那刻才停止,原來那是風箏發出來的聲音!這個我真的真的有被嚇到,真的真的太勉強了,門簾聲太前、太干了,幹嘛突然那麼大的牛叫聲在右邊出現?為了環繞而環繞?聲音雖然看不見,可是卻有明顯的方向與位置。除了一般人都明白的左與右,聲音還可以在前、後、上、下,如果是環繞系統,可以是四面八方!像《出走的時光》這類小品,我建議用 Stereo 或 RCL 就好了,免得畫蛇添足。

當然,我明白製作一部電影的難度,尤其是當創作自由度被約束及財政預算被減低的時候,不是一個人說想要怎樣就怎樣。我期待的是更多的本地好電影,不是一味底智幽默、戀愛回憶、無理取鬧、大牌掛名。。。

我是在星期三看《出走的時光》的,今天星期天,有一些片段也模糊了。不過,我有一些很挑剔的建議給導演杜雪芳:1)電影開場的那首歌《說不出的快活》,到尾段音樂與演員所唱的已經脫節了。有一些解決方案可以運用。如果真的沒辦法補救,減短吧,寧缺毋濫,至少可以保留最好的印象給觀眾。2)奕廷與白琳偷腳車前出現的牛叫聲換去羊叫聲,就在她們發現腳車前,連續感會提高,也預備了觀眾的聯想力,因為下一刻就看到羊了,卻沒有看到牛。3)穿插奕廷與白琳中學騎腳車的畫面可以不要,因為沒有必要,也沒有時間交代,對劇情的發展也沒有幫助,但卻因為這畫面影響了觀眾思維的流暢度,突然多了一件事要去思考。4)奕廷在海邊伸手補抓太陽時,可以用左手,讓觀眾可以更清楚看見她的表情。5)用有線麥克風代替無線的,有點勉強,也顯得製作有點隨便。雖然看得出有想辦法補救,但像這些那麼容易得到的道具,實在沒有必要去妥協。6)最後媽媽罵婆婆,孫女挺婆婆那一場戲可以刪掉,感覺有點勉強,可有可無的,就沒必要了。7)《出走的時光》的 aspect ratio 我觉得太阔了。不妨试试窄一点的,可以把重心集中一点,场景看起来也比较整洁,毕竟《出走的時光》是一部小品,也没有什么大场景。不妨参考《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》,《The Fault in Our Stars》,《Juno》。我其实还有一些建议,但到今天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。 

最後,我不得不給《出走的時光》的演員們一個讚!尤其是林奕廷、白琳及葉清方,演得實在太好了!

杜雪芳导演,我想对妳说:good job!从今以后,我会看你执导的每一部电影,我要看见妳的进步,见证妳成为国际导演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vincentfilmm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